展览交流 >>专题展览

江山铁打——赖少其黄山图艺术概观

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11日
手机扫码分享


 

黄山原名黟山,因峰岩青黑,遥望苍黛而得名。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采药炼丹,得道成仙。唐玄宗信奉道教,遂于天宝六年(公元747年)敕令改名为黄山,一直沿用至今,此后远近游人不绝,成为著名游览胜地,也逐渐成为无数骚人墨客创作灵感的源泉,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《送温处士归黄山白鹅峰旧居》《夜泊黄山闻殷十四吴吟》可谓是最早歌咏黄山的名篇,其中“黄山四千仞,三十二莲峰”已成千古名句。

有着“天下第一奇山”“天开图画”之美誉的黄山,也是山水画的天然范本,山水画家的摇篮。赖少其自署“黄山客”,20世纪50年代起,他曾二十余次登临、游居黄山,写生创作,以笔墨为黄山立传,其艺术实践与黄山紧密交织,黄山则成就了赖少其由版画向中国画的艺术转变。

1980年,赖少其在《

2025年,适逢赖少其先生诞辰110周年,合肥市文化馆(赖少其艺术馆)精心策划“江山铁打——赖少其黄山图研究展”,展览入选文化和旅游部“2025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展出季活动目录”。此次展览系统梳理赖少其黄山题材中国画、版画、书法、篆刻、诗词等作品和文献史料,分两期展出赖少其黄山题材绘画作品百余件,诗文及题跋六十余篇,以“铁打江山画图里”为精神内核,以赖少其黄山题材有关作品为阐释中心,通过“与古为徒悟画理——传统文脉的承继与转化”“焦墨渴笔写江山——媒介互鉴与笔墨革新”“黄山烟云入梦来——时空交叠的意象重构”“铁笔丹心气浩然——金石气韵与人格写照”四个部分,反映赖少其艺术实践中对传统文脉的承继、笔墨语言的革新、意象境界的升华和人格精神的投射,呈现赖少其师古人、师造化、创心象的风格演变,及其艺术理念与时代意义,突出赖少其为推动地域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,进而探讨近现代中国山水画的创新之路

作为中国新兴版画运动的重要旗手,赖少其的独特价值在于其艺术追求与历史担当的深度统一,其艺术实践与革命生涯紧密交织,他的艺术轨迹不仅见证了中国现代美术的形态嬗变,更折射出社会剧变下艺术家的文化使命。赖少其将革命者的坚韧精神与艺术家的浪漫豪情熔铸于黄山图景,融合版画、书法、篆刻、诗文等进行跨媒介实践,以版画的刀刻力度、水墨的淋漓意境重构黄山风骨,他突破中国传统山水画范式,将山水画的传统基因与现代审美意识熔铸成“江山铁铸”般的视觉震撼与精神象征,形成独特的笔墨语言,彰显其家国情怀与人文理想,成为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独特符号,为当代中国美术提供“传统再造”的范式参考。

通过赖少其黄山图的系列呈现,一方面揭示赖少其如何实现革命精神、家国情怀、生命意志与黄山自然山水意象契合与共振的艺术实践,进而形成“铁骨丹心映山河”的美学范式,突显其人格力量,为当代中国画创新提供历史参照与精神启示;另一方面彰显黄山作为“艺术母题”的符号意义,反映艺术与自然的共生关系,弘扬黄山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符号的精神内涵,助力黄山“世界遗产”品牌的文化传播,促进文旅融合。